查看原文
其他

【感人】最深情的祭念  芜湖老人手写200万字追忆早逝爱人

芮娟 大江晚报 2021-01-30


“你的离去不能结束我对你的爱,我已把它化成永恒与天地同在。”这段凄美的文字出自一位79岁的老人,她叫张爱兰。33年前,老伴患病去世江葬后,张爱兰习惯在长江边走走,用书信的方式寄托哀思。7年前,她还完成和老伴结婚时的约定,几经手写修改200万字,含泪定下60万字《缱绻曲》手稿。



4月2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时,在一场暴雨又一片艳阳后,在11本装订成册的手稿和一大盒油墨写尽的签字笔前,79岁的张爱兰倚坐在自家窗前,深情讲述《缱绻曲》背后的故事,追忆她和老伴相知相守相念的点点滴滴。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是1962年张爱兰和爱人徐国诚相识时的心情。那一年,她23岁,恬静有才,已在合肥工作生活,他28岁,风华正茂,在芜湖稳定发展。第一次在合肥见面,在众多友人间,两人发现有着很多共同爱好,从文学到写作,从工作到时事,自然而而然有了很多共同话题。最让张爱兰欣赏的是,他品质俱佳,细心刻苦,渊博多识,会画画,能吹拉弹唱,写的一手好文章,就连针线活都属一流。


其实,相见不晚,男未婚,女未嫁。一年后,在张爱兰生日的那天,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没有隆重的婚礼,没有耀眼的戒指,新房设在芜湖10平方米的单位宿舍,新婚的床、桌、椅都是借公家的,唯一的新家具五屉橱还要分五次还款。不过新房中,挂着一幅特意裱了相框的油画像,画中是扎着短辫、栩栩如生的她,画家是费尽心思、笑脸盈盈的他。他们许下誓言,一起约定五十年金婚时共同写一部以他们生活为主轴的小说《缱绻曲》。


在张爱兰看来,她看中的是他的人和他的品质,只要两情相悦、两心紧密,其它一切形式和物质东西都不重要。让张爱兰没有失望的是,婚后有七年时间他们因工作原因分居合肥、芜湖两地,可是每个月,他都会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请三天假去合肥看望她。在一起的朝朝暮暮里,他们一起研究写作方法,一起评论一部电影的看法,一起畅谈日常工作中的趣事和遇到的难题,一起讨论孩子们过冬的棉袄怎么缝制……


对了,他们育有3个孩子,都是女儿,都是贴心小棉袄,他们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缱绻曲终


世事难料,让张爱兰没想到的是,婚后22年,晴天霹雳,缱绻曲终。那一年,他才50岁,正是事业鼎盛的高峰期,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经济论文,其中一篇关于长江领域经济发展的论文还被当时的省领导批示。可是“肺癌转骨癌晚期的晚期”这无情的病魔将他和他的家庭推进了万丈深渊和无尽的黑暗中。


张爱兰清晰地记得,在他患重病时,哪怕已经严重瘫痪,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可他仍惦记着长江的发展,要求随身带着装满资料的黄包;张爱兰清晰地记得,他明明知道病入膏肓,可是仍不愿开口向他的单位借钱看病。他说,一个共产党员,绝不能在死后还欠着国家和单位的钱。纵然生命已到尽头,品质依然熠熠生辉。


张爱兰还清晰地记得,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她坐在床边轻声为他读完刚写好的诗歌《继缱绻曲》,他泪如雨下致歉:“此生最对不起你,只为你留下了一身债务和三个还未立业的女儿”。


1985年7月7月。张爱兰永远记得这刻苦铭心的一天,这一天,她最心爱的丈夫、她一生如师如友的爱人永远离开了她。临终,他留下三个遗言:“骨灰撒在长江里,我死后也一定要看到长江流域的大发展;女儿成家后你要为自己活下半辈子;忘掉我,重新组合家庭。”


遵照他的遗愿,在长江江心处,张爱兰和三个女儿含泪将他的骨灰撒入江中。滚滚江水不仅融入了他,也融入了她无限的思念。

完成婚誓


失去挚爱,张爱兰痛彻心扉。可他临终前曾特意嘱咐,“今后你一个人在生活中走着要像钢在火焰中穿过那样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我相信你是这样的人。”


张爱兰相信自己更相信他,她将这段话写在每本工作手记的扉页,她浴火重生、磨练自己,不仅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也在工作事业中小有成就。退休后她也积极融入社区生活,她还组建了绿叶艺术团,填词排练,每周和老友们在滨江中心体育场社区吟歌唱剧。


只是这么多年,她始终忘不了他,她根本无法完成他留下的“重新组合家庭”遗愿。没有墓没有碑,不论是否清明、冬至,只要想他的时候,她就到长江边走走,和他说说心里话、聊聊芜湖尤其是长江的新发展。遇到情绪无法释放的时候,她还会给他写封家信,缓解思念。


2009年,张爱兰70岁了。担忧年岁已高、容易发生意外,她决定提前完成当时的婚誓。如何追忆?她打开了已捆扎尘封多年的几十本日记,再阅了他给她写的142封情书,往事如烟,多年来的情和爱再次裸露在她的眼前,还没提笔,她已泪湿纸巾。


为了用心写完《缱绻曲》,她还拒绝了任何好友的邀约。一笔笔,一页页,一本本……渐渐地,她感觉这个爱他宠他20多年的男人从笔尖活了过来,她找到了与他对话的感觉,她也很珍惜这次特别的“重逢”,每天12小时以上泪眼朦胧、废寝忘食地写作。终于用了两年多时间,四易其稿以60万字完成《缱绻曲》全部手稿。



心的祭念


4月2日,记者在张爱兰景春花园的家中见到这装满了回忆和思念的11本手稿,手稿分为三十篇章,从初恋困惑到珠联璧合,从添人进口到缱绻曲终,从周年磨练到夕阳再红……扉页上是张爱兰于2010年清明时节写的自序。



自序中这样写道,“两个最基层的普通干部,他们平凡得毫无声响、渺小得微不足道,他们的爱不感天不动地,他们爱得踏实,爱得平静,爱得亲切,爱得温暖,爱得过人,爱得清贫,爱得凄艳。”“她怀着感恩之心,感恩着自己的亲人及相逢、相识、相处、相知、相伴过的每一位老师、领导、同事和朋友,是他们的阳光雨露沐浴着她一生一路行来。”


张爱兰说,三十章的内容涵盖了她19岁到70岁的大半生,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涉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晚年生活等众多内容,主线是她和爱人渺小、踏实、温暖的爱情。


这几年,她不敢多翻看这部《缱绻曲》,也没想过要出版,她只是偶尔翻阅下,因为无尽的思念太过痛苦。回忆说话间,她已泪如雨下。



客厅的墙上挂着张爱兰年老时的一张随拍,旁边是爱人年轻时的遗照。在张爱兰看来,真正的祭念不关乎墓碑不关乎纸钱,只关乎内心。在张爱兰的心中,爱人仿佛没有离开,爱人活在她的内心,爱人永远陪在她的身边。


来源:大江晚报 记者 芮娟、赵亚玲

微信编辑:大橙子


推荐阅读:

芜湖人缘何称青弋江南为“huo南”?(多图)

办理身份证 多付20元少等20天?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